首頁 > 新聞中心
發布時間:2016-06-29
棕櫚油在國際油脂市場一直起到引領行情的作用,近段,隨著齋月需求的消退,東南亞棕櫚油出口下滑,庫存重建周期將開始。產量增加,期價易跌難漲
3月,馬來西亞棕櫚油正式進入增產季,期價隨之開始振蕩下行,結束厄爾尼諾帶來的上漲行情。4月、5月,由于有穆斯林齋月需求的支撐,東南亞棕櫚油出口始終處于較高水平,因而馬來西亞棕櫚油庫存保持下降趨勢。但從6月船運公司的數據來看,前20天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或環比下滑8.7%,表明齋月需求消退。在產量增加的背景下,需求高峰期過去,庫存將開始重建,或給國際油脂市場帶來壓力,待11月進入減產周期后,預計棕櫚油跌勢才會有所緩解。
另外,若拉尼娜現象在8月正式形成,則東南亞地區會迎來比往年同期較多的降水。我們通常用SSTA(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)這項指標來衡量以及判定一次厄爾尼諾或者拉尼娜現象是否形成。觀察數據得知,2007年8月至2008年6月、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以及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分別有三次拉尼娜現象出現,其中以2007—2008年的拉尼娜現象最為強烈,指標偏離正常值最多。結合馬來西亞油棕果和棕櫚原油的單產數據可以發現,在這三次拉尼娜現象發生之后的五六個月左右,單產的增加趨勢較為明顯:表現在增產周期期間,單產高于往年同期水平。若今年拉尼娜現象在8月形成,則需要等待5—6個月才會開始影響單產,因而今年下半年東南亞產量將不會受到太大影響。
庫存走低,基差走強
自2014年融資商逐漸退出棕櫚油進口市場之后,我國棕櫚油進口量縮小,今年4月僅進口18萬噸。而棕櫚油內外價差一直處于倒掛狀態,不足以驅動商業進口,因而港口庫存持續走低。截至6月17日,港口棕櫚油庫存已降低至47.85萬噸,下降速度明顯快于往年同期。華東及華北大部分地區由于庫存緊張,基差在400—500元/噸左右。國內棕櫚油供需關系的變化主要作用于基差,在低庫存的驅動下,棕櫚油基差料將保持高位。
從豆油庫存周期來看,每年4月左右,國內豆油商業庫存開始重建,11月、12月進入去庫存階段。截至6月22日,豆油庫存已達到91.5萬噸,較4月中旬的低點已增加55%左右。豆油月度進口量也將在下半年達到高峰,而目前壓榨利潤主要由豆粕貢獻,油廠在下半年料將繼續執行挺粕拋油的態度。
總體來看,一方面,大量大豆到港導致豆油供應激增,拖累整體油脂價格。另一方面,棕櫚油進入增產周期,庫存有望回升,對整體油脂價格形成壓力。國內棕櫚油供需雖然緊張,但僅僅表現在基差走強上,對期價無利多作用。綜上所述,近期棕櫚油基本面整體上偏空,價格趨向于振蕩下行。
責任編輯:gold